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5)
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15万订阅者,2021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以推介当年高质量的学术论著(第一个季度推介部分2020年的书目)。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我们不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1年第5期新书单。
恭喜发财
要喊得够豪迈
我恭喜你发财
我恭喜你精彩
最好的请过来
不好的请走开
礼多人不怪
恭祝辛丑春节吉祥!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幼医与幼蒙
作者: 熊秉真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1-1
页数: 344
定价: 58.00
此书为第一本探讨中国育婴史的专著。作者引用大量传统幼科典籍中的史料记载与古今传记材料深入展现、剖析了千年来中国家庭在婴幼儿养育方面的经验,设置了婴幼儿照护、哺乳、生理特点、成长发育、保健、教育等几大专题,用大量实际案例为读者提供实操性指导,并介绍大量古今育儿之道,可作为今日为人父母者的实用工具书。此外,此书还从历史角度鲜活地展现了近代中国家庭的经营与发展策略,并恰当地总结、反思其中的经验教训,以此引发读者对近代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认识与思考。
熊秉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哈佛大学理学硕士,美国布朗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国际哲学及人文科学理事会教席、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研究领域包括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史、近世儿童史、中西性别研究、中国医疗文化史。代表著作有《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幼医与幼蒙:近世中国社会的绵延之道》等。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历史考察研究
作者:何艳杰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定价: 98
本书以东周时期鲜虞中山国的相关历史研究为基础,以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比较白狄鲜虞族与仇犹族的文化特征,追踪以铜鳆为代表的鲜虞民族认同的宗教特征,进而梳理鲜虞的民族习俗特征及其兴衰,探索中山国在疆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家认同建构历程,并述及中山国国家认同形成过程中受到的诸种影响及产生的矛盾,最终揭示鲜虞民族认同向中山国家认同转化的复杂过程。
何艳杰,女,2004年于郑州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先秦民族史和中山国史。先后在《郑州大学学报》《中原文物》《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1项。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古史性别研究丛稿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出版年: 2021-1-1
页数: 648
定价: 180.00
乾坤是中国哲学体系中的基本范畴。本套丛书正是在“乾坤”名下做文史研究,内容涵盖三方面:一为饮食男女,性别是基本议题;二为文史文献,以文载史,文史同道;三为集萃,将碎片般散落在史籍里的女性史信息进行拾遗补缺,使其汇集在“乾坤”名下。总之,本套丛书所体现的大气、学术气、接地气,是它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本书从性别研究视角出发,对我国古代神秘主义文化、秦汉性别关系、简牍及文学遗产中的性别史料进行多重证据的考察研究。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进行性别史书写的典范力作,为世人高度还原了古代女性的喜怒哀乐及生活场景,极具学术及文献价值。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鸿国讲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出版《秦汉交通史稿》《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女子从军史》《秦汉儿童的世界》等学术专著40余种。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图像与样式
作者: 罗世平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副标题: 汉唐佛教美术研究
出版年: 2021-1
定价: 260
本书以图像与样式为题,将不同时期发表的汉代至唐宋时期佛教美术的论文,按时段,联缀而成四编,分题著论。一方面用以勾勒佛教美术中国化的文脉源流,另一方面通过美术品的遗存,尤其是结合近年新发现的佛教造像,寻绎发抒图像与样式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流变及其特色。所讨论的问题集中围绕于以下几个方面,即图像的输入与传播、图像义理与信仰的关系、样式概念的提出及应用范围、样式化与中国化。讨论的问题采用专题的方式进行,有大有小。针对图像样式演变的重要节点,考索引证,由此展开佛教美术史的常识系统和回到常识的方法。
罗世平,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金帐汗国兴衰史
作者: [苏]鲍里斯·格列科夫 / [苏]亚历山大·雅库博夫斯基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余大钧
出版年: 2021-1
页数: 478
定价: 69.00
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由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及其子拔都通过远征南俄草原建立,统治地域主要包括中亚、伏尔加河中下游、顿河流域及高加索、克里米亚等地区。它前后延续近三百年,对该地区,特别是位于其疆域北部的罗斯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金帐汗国兴衰史》由苏联著名历史学家鲍里斯·格列科夫和亚历山大·雅库博夫斯基合作完成,长期以来一直是关于金帐汗国历史的最重要著作之一,也是唯一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相关领域专著。这部综合性的研究成果共分三部分,分别论述了金帐汗国的兴起,金帐汗国与罗斯诸公国的关系演变,以及金帐汗国的衰落过程。作者利用了大量波斯、阿拉伯文史料、古罗斯编年史资料、金帐汗的敕令以及在中亚的考古发掘成果,可称得上是沙俄和苏联史学界对金帐汗国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鲍里斯·格列科夫(1882—1953),苏联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研究俄国封建时期的历史。1935年任苏联科学院院士,1939年任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1951年为苏联保卫和平委员会副主席,曾两次获得列宁勋章,三次获得斯大林奖金。除本书外,另著有《古代罗斯的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基辅罗斯》《从古代到十七世纪的俄国农民》等书。
亚历山大·雅库博夫斯基(1886—1953),苏联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东方学家,主要研究中亚史、金帐汗国史以及阿拉伯、伊朗中古史。1925年起同时在苏联国立物质文化史研究院和国立艾尔来塔什博物馆工作,1935年任列宁格勒大学教授,1937年在苏联科学院物质文化史研究院工作,1943年任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他曾领导过对中亚的大量考古发掘工作。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另一种士人
作者: [日]饭山知保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金元时代的华北社会与科举制度
原作名: 金元時代の華北社会と科挙制度 もう一つの「士人層」
译者: 邹笛
出版年: 2021-2
页数: 520
定价: 88.00作者:邹劲风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定价:38
本书主要考察的是金元时代,处于北方少数民族统治之下的汉族知识界的整体氛围与环境。宋金元三朝政权的更迭以及北方少数民族接受儒学的速度都导致了华北士人群体的仕途变得格外坎坷。在多种异质文化相碰撞时,一直抱有优越感的汉族知识分子必须要在新的形式下调整心态,重整目标,融入社会。与此同时,为了稳固统治,笼络知识分子以维持政权,异族统治者也面临着一项将儒士招为己用的艰巨任务。然而,只要统治者没有放弃科举晋升之路,知识分子总归会对考取功名保有厚望并因此而依附于朝廷,社会也会因此趋于稳定。 本书具体考察了这个时段华北的科举情况,对当时北方士人的仕途做出了总结,即在南方士人层作为南方社会领导层的地方形成的同时,北方则形成了其独有的“另一种士人层”。
饭山知保,日本东京人。2007年,获得早稻田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早稻田大学高等研究所招聘研究员,主要从事金元史、中国华北社会史研究。2003—2005年,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高级进修生。2008—2009年,在美国哈佛燕京学社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2—3月,在美国耶鲁大学访学。曾在日本、中国、美国、韩国等国家参加过多次学术交流活动,精通英文、中文,具备韩语、法语、蒙古语文献的阅读能力。出版专著『金元時代の華北社会と科挙制度―もう一つの「士人層」―』(早稲田大学出版部,2011年),以日文、中文、英文在《史学杂志》、《东洋史研究》、《东洋学报》、《中国史研究》、《元史论丛》、The Journal of Song-Yuan Studies、Asia Major、The Journal Performative Humanities等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明清山人研究
作者:冯保善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定价: 60.00元
本书讨论明清山人群落的生成,探讨山人群落打秋风与其谋生的关系,分析山人群落与历代隐逸之异同,辨析山人们各各不同的品格,阐释山人的诗意生活追求,期望通过整体与个案相结合的研究,对这么一个由时代造就,又不被时代所重,曾经在文化史上存在,做出了特殊贡献,却鲜被后世子孙提及的落寞的文化群体,还原出其历史的面目,为他们做出一个更客观的,更忠实于历史事实的客观的评价。
冯保善,1963年生,男,河南获嘉人,文学博士,曾任凤凰出版社编审,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清代徽州祭祖研究
作者:何巧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定价: 78.00元
本书以徽州地区祖先祭祀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关注传统徽州社会的经济、文化、信仰和乡土社会变迁。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徽州祭祖活动的演变历程,二是清代徽州祭祖的物质基础,三是按照祭祀的性质对清代徽州的祭祖活动分类,四是概括清代徽州祭祖活动的时代特征,五是从徽州内部的多种社会观念来看祖先祭祀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后是研究多种观念影响下的祖先的神化。清代徽州祖先祭祀是一种伦理道德基础上的功利追求,也是徽州地区地方精英们所追求的儒学理想世界的重要内容。今天的我们可以从这些丰富的文化传统宝库中找到我们现在所需要的精神理念与价值追求。
何巧云, 女, 1983年生,安徽无为人,安徽大学历史文献学博士,先就职于中国和平出版社,后就职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并借调至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办公室工作四年,现为北京鲁迅博物馆馆员。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祖先的节日
作者: 任雅萱
出版社: 线装书局
副标题: 明清以来山东中部的礼仪与生活
出版年: 2020-8
节日不仅是当下的习俗,更体现着人们的历史记忆与生活逻辑,人们通过身体力行的仪式、传说实践着他们的文化模式。本书将节日视作区域社会变迁的要素,通过社会史的研究方法,从文化整体观及社会变迁的视野考察明清以来中元节在山东中部地区的传承与流变,以此探寻其背后地方社会与礼仪传统的变迁,并且为当下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如何处理习俗的区域性问题提供现实参考。全书包括十章,使用大量的民间文献、一手资料撰写而成。
任雅萱 女,山东莱芜人,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博士,副教授。目前任职于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方向为区域社会史、历史人类学、村落民俗。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口袋裡的家國
作者: 麥留芳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副标题: 歌曲、郵票、錢幣中的國族認同
出版年: 2021-2
页数: 216
歌曲、郵票和錢幣在本質上雖然風馬牛不相及,卻具有共同的內涵和功能:首先,它們都與中國近代史的脈絡密不可分;其次,它們都具有迅速流通與傳播的特性。一百多年來,中國歷經朝代更替、軍閥割據、日本侵華、國共內戰等重大事件,遍布各地、尚孕育著臍帶文化的華人,如何在割裂的歷史與土地上形塑其國族認同?在中國近代史兼華僑研究之領域裡,麥留芳的《口袋裡的家國:歌曲、郵票、錢幣中的國族認同》另闢蹊徑,將視野聚焦於愛國歌曲、孫像與烈士郵票,以及藕斷絲連的孫像錢幣上,深入探索它們得以成為建構國族認同與想像機制的關鍵歷史。
麥留芳,在近乎半個世紀的教學與研究生涯中,足跡主要遍及新加坡、臺灣、香港、北京和廣州,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高級講師、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等。學術性著述多涉及華人/華僑的臍帶文化、方言群與幫會的組織,以及東南亞馬來伊斯蘭命名制度。學術著作有《方言群認同》、《個體與集體犯罪》、《島嶼東南亞人名與稱謂》、《虛擬認同:早期馬來亞華人的愛國歌曲》、《百年虛擬幫會》、《星馬華人私會黨的研究》等。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清代文化东传研究
作者:(日)藤塚鄰著、(日)藤塚明直编,刘婧译注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副标题:嘉庆、道光学坛与朝鲜金阮堂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定价: 88.00
《清代文化东传的研究》是日本学者藤塚邻关于清代文化东传朝鲜和日本的研究著作。此著作是藤塚邻在1936年提交的东京帝国大学的博士论文,曾于日本昭和二十年 (1975)在国书刊行会出版。著者藤塚邻在对清代文化东传朝鲜和日本的整体分析和阐释方面具有开阔深入的研究视角,作为一位文献收藏和鉴赏家,他在当时也收集了大量的清代和朝鲜学者的*手宝贵文献资料,从而系统地论述了清代文化、学术、文学传入朝鲜和日本的清晰脉络。著作中也通过清代学人和朝鲜、日本学者的直接交流为个案,生动地描述了朝鲜和日本学者在接受清代文化和学术过程中的心理历程。著作文献资料丰富详实,论述和评价精湛准确,是研究近代东亚中、韩、日三国文化、学术、文学演进与交流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藤塚邻(1879—1948),日本近现代著名学者、文献收藏家。190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中国哲学系,曾任京城大学教授、大东文化院主任等职。1921-1923年曾任北京驻海外研究员,在北京期间对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清人学者的著述刻本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对清朝经学、考证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朝鲜金正喜和清朝阮元、翁方纲之间的学术脉络做了详实的考证。藤塚邻在二十世纪初对清代和朝鲜时期的学术文献资料收集丰富,今日本东洋文库、日本天理大学今西龙文库、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等地都藏有其收集整理的大量文献资料。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地方的视角
作者: 李佩蓁
出版社: 南天書局
副标题: 清末條約體制下臺灣商人的對策
出版年: 2020-9-1
页数: 232
定价: NTD350
本書以由下而上的社會史視角,展現居於社會領導地位的商人如何適應條約體制帶來的衝擊。在開放條約口岸之前,臺灣地方官員、與官方有協力關係的商人和走私洋商建立三方互利結構。然而條約體制實施後,使既有的互利模式瓦解,臺灣商人試圖破壞樟腦包賣傳統,並排擠洋商參與米穀貿易,亦廣泛逃漏釐金。地方官員不願失去財源,衝突於焉而生。但臺灣商人隨著條約體制靈敏變換對策,利用與洋商的合作關係,在「洋行」的名義下,將領事裁判權作為自身的保護傘,既能擺脫地方官員的控制,且在「洋務運動」政策下獲得新的商務機會,延續其社會與經濟優勢。
李佩蓁,中国台湾高雄人,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清代臺灣社會經濟史。已發表論文見於《臺灣史研究》、《新史學》等一級學術期刊,並於2019年獲「第三十卷《新史學》論文獎」。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希腊前的哲学
作者: 马克·范·德·米罗普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古代巴比伦对真理的追求
译者: 刘昌玉
出版年: 2020-12
页数: 320
定价: 75.00
本书分五部分,共九章。中间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古巴比伦的三种书写:词表、预兆表和法律表(法典)。前后两部分为巴比伦认识论的引言与结论。通过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三种书写进行研究,作者论证了古代巴比伦的认识论是基于“书写”。正因为基于书写而非现实,三种书写中分别出现了不会为人使用的词、不可能的现象和实际不存在的法条。这一现象在西方理性看来是混乱和无理性的,却自有逻辑,其背后的逻辑就是基于楔形文字书写的特征与规律以及“列表”这种书写格式。这种逻辑即是古巴比伦的“哲学”。
马克•范•德•米罗普(Marc Van De Mieroop,1958— ),美籍比利时裔著名亚述学家、历史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近东政治经济史,著作有《古代两河流域城市》《古代近东史》《古埃及史》《巴比伦王汉谟拉比》《拉美西斯二世时代的东地中海》《希腊之前的哲学》等。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持枪的民主——所谓美国的成立
作者:松尾文夫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定价: 86.00元
2004年《持枪的民主》出版,并因此获得日本作家俱乐部第52届大奖。此书英文版已在美国出版。本书以日本人的视角,通过上百年日美关系的演进历程,阐述美国国家性格(政治制度,不是民族性格)的形成以及日本的应对之策。持久跨文化研究的日本老记者通过独特视角对美国制度非同一般的解析,令本书读来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松尾文夫(FUMIO MATSUO,1933—2019年) 日本著名记者、美国问题专家。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日本对中国的认知演变
作者:王美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从甲午战争到九一八事变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定价:
本书稿梳理了甲午战争至“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政界、军界、知识界、民众的对华认识,重点考察了日本各界对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列强瓜分中国、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与对策,探究该种认识对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影响,阐释日本对华观与侵华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近代日本对华观的流派、特点、规律等。本书稿认为近代日本套用西方原生型及日本型“民族国家”范式作为评价中国的标尺,而不能正确把握中国人民为完成近代社会转型而进行的一系列变革的本质及其进步意义,是导致其在看似正确的对华观基础上而错误地采取一系列侵华行动并*终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认识根源与思想鸦片。
王美平,1980年12月生,女,内蒙古托克托县人,历史学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曾于2005-2006年在日本立命馆大学文学部留学、2007-2009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院留学。现任天津大学近现代史教研室副教授,兼任中国日本史学会理事。从事日本近现代史、中日关系史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曾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日本学刊》等重要期刊上发表二十余篇学术论文。
1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对外战略研究
作者:张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2月
定价: 129
1994年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后,南非国内政治进程、国家身份、与非洲和世界的关系等都发生了根本转变,其借助和平民主转型所获取的道德软实力和在南部非洲地区的显著优势地位,试图在非洲区域和全球层面发挥大国作用和影响。本书运用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框架,从国际体系结构与国内政治结构相结合的视角,系统分析了非洲区域大国南非在后种族隔离时代,凭借新的国家身份认知,追求国际影响和大国地位的战略实践,同时对南非在非洲区域、与西方霸权、新兴大国以及多边国际制度等不同维度,追求和巩固其大国地位的内在逻辑、实践路径和主要局限进行了总结。
张凯,男,博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南非金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访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南非国别研究、非洲国际关系、中非关系等,在《教学与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国际论坛》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2017年被评为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重大活动先进工作者”。
1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Photo Poetics
作者: Shengqing Wu
出版社: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Chinese Lyricism and Modern Media Culture
出版年: 2020-10
页数: 424
定价: $35.00
Chinese poetry has a long history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visual arts. Classical aesthetic thought held that painting, calligraphy, and poetry were cross-fertilizing and mutually enriching. What happened when the Chinese poetic tradition encountered photography, a transformative technology and presumably realistic medium that reshaped seeing and representing the world? Shengqing Wu explores how the new medium of photography was transformed by Chinese aesthetic culture. She details the complex negotiations between poetry and photography in the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eras, examining the ways traditional textual forms collaborated with the new visual culture. Drawing on extensive archival research into illustrated magazines, poetry collections, and vintage photographs, Photo Poetics analyzes a wide range of practices and genres, including self-representation in portrait photography; gifts of inscribed photographs; mass-media circulation of images of beautiful women; and photography of ghosts, immortals, and imagined landscapes. Wu argues that the Chinese lyrical tradition provided rich resources for artistic creativity, self-expression, and embodied experience in the face of an increasingly technological and image-oriented society. An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spanning literary studies, visual culture, and media history, Photo Poetics is an original account of media culture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and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and visual modernities.
Shengqing Wu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hinese literature a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 is the author of Modern Archaics: Continuity and Innovation in the Chinese Lyric Tradition, 1900–1937 (2013).
往期内容